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徐家窑村村民陈德丽女士反映,其家庭承包的土地面临被地方相关部门要求退耕退灌,且未获得弥补,导致家庭生计陷入困境,生活一度举步维艰。

百年传承:荒滩变良田的家族史诗
这片土地,承载着陈德丽一家百年的记忆与汗水。她强调:“这片地从我公公那辈人就开始开垦,至今已近百年。当年这里是无人问津的荒滩碱地,是我们一家几代人一锹一镐,用血汗将它变成了能养活人的耕地和林地。”这份深厚的情感与巨大的投入,尽管家庭与村支部签订了为期30年的林地和耕地承包合同,手续齐全。她提到,相关地块在地图上亦有显示,并符合国家关于“牢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盐碱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高小农户收入”等相关政策精神。
然而,陈德丽女士表示,通辽市科尔沁区相关部门以莫力庙水库进水为由,于2025年4月20日向村支部下发公告,要求她家全部土地进行退耕退灌。此后,她称遇到了在承包地内插旗、开道等行为,并受到干扰。陈女士还反映,家庭用水用电也遭到中断。

为解决此事,陈德丽女士称其曾多次向科尔沁区相关部门及莫力庙苏木镇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但未得到有效解决。据她叙述,在拨打热线12345后,得到的答复是,经相关部门开会研究,协商维持不予耕种、不予弥补、退耕退灌并停止水电供应的结果。 尽管目前水电尚未被实际切断,但“不给弥补就断水断电”的话语时时盘旋,让她和家人备受煎熬。更令她难以接受的是,相关部门的通告是“全部土地不让耕种”,这意味着她家赖以生存的根基将被彻底夺取。
陈德丽女士对此表示极大的忧虑。她强调,作为农民,土地是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去土地且没有弥补,将使家庭难以维生。她提及,家中尚有28岁的儿子未婚,17岁的女儿即将面临高考,家庭经济压力巨大。此外,她承包的林地中种植的果树也因断水断电,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据称,5月13日上午,相关人员前来切断电力供应,其丈夫因担忧果树缺水而提出异议,对方则表示若阻挠,下午将由相关部门介入处理。
陈德丽女士认为,地方相关部门的行为与国家强调的保障农民种粮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方针相悖。她迫切希望能够继续耕种,或者获得一次性的合理弥补,以保障家庭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她表示,承包合同尚未到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并给予一个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

结语:期待阳光下的公正解决
目前,该事件的核心在于如何在推进公共项目(如水库建设)与保障农民合法承包经营权及基本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改变土地用途的,都应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给予公平、合理的弥补,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对于此类事件土地调整和村民利益的事件,透明的沟通、合法的程序以及充分的协商至关重要。地方相关部门在规划和执行相关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诉求,详细解释政策的依据和影响,并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弥补安置方案。同时,农民也应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截至目前未获得通辽市科尔沁区或莫力庙苏木镇相关部门就此事的回应。期待相关方面能够本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妥善处理此事,平衡好发展需求与民生保障的关系,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初衷,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希望陈德丽女士一家的困境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